双相抑郁的误诊原因及治疗原则
双相抑郁误诊的原因:假性单相抑郁:双相患者多以重性抑郁发作方式发病,经反复多次抑郁发作后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少数患者甚至长达数年之后才展露其双相本质。在分类学上,这类抑郁发作虽然仍属单相,但具有发展成为双相的潜在可能,称假性单相抑郁。推测首次就诊的重性抑郁患者中,假性单相约占一半。
轻躁狂发作易被忽略:心境正常、情感旺盛气质、轻躁狂发作和躁狂发作,处于心境变化连续谱,彼此间缺乏明显的界限。其次,轻躁狂发作往往持续时间较短、症状程度较轻、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有时难以与正常心境的境遇性变化明确分开。导致那些本质上属双相Ⅱ型的患者,因轻躁狂发作漏诊而误诊为单相抑郁。
现行诊断标准对转相后的诊断归属缺乏明确界定:如ICD-10、DSM-IV、CCMD-3等均如此。自提出治疗过程中出现转躁者应划归双相以来,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共病掩盖或混淆轻前列腺炎状:双相抑郁患者常合并酒药依赖、人格障碍及各种焦虑障碍。共病障碍的临床表现往往与轻躁狂交织在一起,可能掩盖或混淆轻前列腺炎状而造成双相抑郁的漏诊。
双相抑郁的治疗原则:对于双相抑郁轻症患者,可单用心境稳定剂;但对于重度患者,则往往采用以心境稳定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而对于有自杀倾向或木僵症状的患者,可首选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病例应注意是否存在临床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慢性心理应激等生物社会心理因素。